
張群顯博士
學部副主任
BA, MA (C.U.H.K.); PhD (UCL)
教學及學術興趣: 粵語語言學; 粵劇; 漢語方言學; 電腦中文界面; 語音學和音韻學; 粵音歌曲字調樂調配合
張群顯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首個碩士畢業生。獲英聯邦獎學金,於倫敦大學學院從學John Wells教授凡三年,1986年獲語音學博士。
加入本院前,他在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及其前身)任教29年,1995至2004年任系主任,退休前為副教授。先後擔任中國語言學文學碩士學位課程和中英雙語學文學士學位課程的課程統籌。
他是香港語言學學會資深會員,積極參與會務。1992年及1993年任秘書,2012年及2013年任會長。由13人組成的工作小組於1993年制定「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簡稱「粵拼」,他是該小組召集人。目前是粵語水平測試工作組的成員,他參與開發的粤音朗讀試已於2019年推出,而粵語水平試則爭取於2022年推出。
他以語言專家身份參與理大陸勤教授牽頭的創新及科技基金項目,爲項目副主任。項目其中一個工作成果是含二萬九千多漢字單字的粵拼表,其字條數目是其他字表的三倍。這個表在網上的公佈,使得香港政府日漸以業界標準來看待粵拼,而粵拼也日漸成爲網絡上的國際標準。
他兩度申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其前身)的研究經費,均獲撥款。兩度(1999年及2006年)出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評審工作中的人文學科小組成員。
他是香港特區政府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從創會(1999年)至2011年的委員,並一直出任其下專責工作小組成員至今。今年 (2021年) 他擔任該委員會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評審小組成員。
其著作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包睿舜(Robert Bauer)合編的《以漢字寫粵語》(2002年,《中國語言學報》單行本系列#18)是粵語漢字蒐集和編纂的先驅,其數據納入電腦漢字數據翹楚「Unicode 漢字數據庫」,定名為「kCheungBauer索引」。本書,加上中文界面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在解決本地字符的電腦顯示和處理等問題方面作出了貢獻。
進入21世紀,他的學術興趣擴展到粵音歌唱的字調樂調配合,以及粵劇的研究和創作。他曾任香港粵劇學者協會秘書長(2017- 2019年)。在這方面,以下是兩本新書以及劇作的近期或計劃上演:
陳守仁、張群顯合編《帝女花讀本》,2020年2月,香港商務印書館。
陳守仁、張群顯、何冠環合編《帝女花讀本》,2021年11月,香港商務印書館。
與吳國亮聯合編劇的2011年首演原創粵劇《拜將臺》:
• 第五度公演, 2021年11月11日,戲曲中心大劇院。
• 第六度公演, 2022年1月8-9日,戲曲中心大劇院。
與吳國亮聯合改編劇粵劇經典《帝女花》:
(改編後) 首演:2022年1月8-18 日共15場